謝明修專訪 鴻海研究院 布局量子運算

A+ A- go back

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熱門議題,各國科研單位、科技大廠皆積極投入研發。臺灣產業巨擘鴻海科技集團成立鴻海研究院,發展重點之一,即是瞄準這項劃時代的科技,發展量子計算關鍵技術。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接受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專訪,分享如何從人才培育、軟體研究,逐步掌握量子科技起飛的契機,讓量子科技也能如半導體產業,再創產業高峰。
 

鴻海研究院 布局量子科技

許多國際科技企業都有特別的研發機構,讓前瞻研發結合產業應用。做為鴻海科技集團核心技術研發單位的鴻海研究院,五大研究所包含人工智慧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新世代通訊研究所、資通安全研究所、量子計算研究所,專注於未來3~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強化鴻海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公司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升級至「腦力密集」。

五大研究領域中,量子計算為下世代的算力重要研究基礎,國際爭相投入量子電腦,許多企業和國家研究單位投注大量資金與人才。鴻海研究院延攬澳洲雪梨科技大學謝明修教授出任「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希望培養量子運算技術人才,積極探索應用領域,預先迎接量子工業時代。

謝明修表示,傳統電腦的計算能力有其極限,量子位元因為疊加與糾纏特性,帶來高速的運算能力,因此,只要需要傳統電腦算力的領域、產業,都能導入量子計算。以5G為例,5G的超高網速和低延遲特性可乘載智慧物聯等多元應用,若結合量子計算的強大算力,勢必能發展更多高複雜且具突破性的大數據應用。


建構臺灣量子人才基地

然而,臺灣投入量子運算較晚,因此培育人才成為鴻海量子研究所首要目標。謝明修指出,研究院的目標在於打造一流研究品質,第一步即是建立國際人才匯聚的研發團隊。

除了建立優秀研發團隊,量子研究所致力產學合作培養年輕學子,包括臺灣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校系皆有交流。此外,目前量子研究所、鴻海教育基金會和臺北市政府共同攜手,推廣量子科普、相關高中教材、高中種子教師培訓,讓量子科技教育向下扎根。

雖然量子電腦已經真實存在,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目前量子電腦的穩定性不夠,容易受到熱能、電磁輻射等外在環境干擾,必須將處理器存放在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溫度)的環境中,距離實際應用仍有一段距離。

謝明修表示,中長期來看,量子電腦還是需搭配傳統電腦作為運算升級之用。因此研究所將著重於量子電腦關鍵領域的基礎研發,包括發展錯誤修正機制與容錯量子計算架構等,同步開發量子軟體,建立一系列知識產權。


量子計算結合臺灣高科技產業

電動車、數位健康與機器人是鴻海科技集團三大發展主題,謝明修表示,量子電腦技術成熟後,與雲端、AI等多種技術結合,將提高技術運算能力,對汽車、材料化學的製程檢驗到供應鏈管理等勢必大幅躍進。

量子電腦軟硬體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與臺灣的高科技產業強項技術正好若合符節,謝明修認為,臺灣有完整的資通訊人才庫,只要提供適當的量子計算培訓,必定是量子科技軟硬體研發人才訓練的捷徑之一。

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從設計、製造、光罩到封裝測試皆是全球領先,可完整嫁接到量子電腦開發的產業鏈整合。謝明修相信,臺灣可利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發展量子電腦相關周邊高階零組件,提升在量子電腦供應鏈的關鍵設備量能。掌握了優良人才與核心技術,相信臺灣必能在量子電腦產業中,搶得先機。

回上ㄧ頁